1750年属什么生肖?

况智宸况智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1750年的时候阴历已经过了立春,所以这一年的干支纪年法是辛丑,而不是戊申。农历的腊月(十二月)是辛未月,十一日到二十日是庚子日;农历正月(一月)是壬寅月,初一到十二日是癸丑日。正月初一也就是公历2月6号属于甲子日,初二立春。 立春之后就是乙卯月,甲戌日起,一直到三月庚午月甲辰日止都是乙卯月。

那么问题变成了一个数学问题了——从2月6号开始计算,到3月18号一共是多少天——答案是不满90天的42天,加上闰二月的23天,共65天。 按照干支纪年的算法,5天为一循环,65除以5等于13余0,也就是说在2月6号这一天以后,到了第13个循环的最后一天,也就是三月十八号这一天的前一天就又是立春了[1]。

而当时的人们根据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节气,每一个节气分三段,每一段十天,每一段时间对应一个天干地支。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,但是每年开始的时间(即立春)存在浮动,最大幅度正负三天。因此如果按照农历推算年份的话需要加一个修正值。 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这个修正值的数值。

因为一年有366天(闰年365天),春分点在一个回归年里的位置平均来说每隔15度左右,所以一年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加减天数。如果以一天为一个周期来计算,最多应该错后两天,最少提前一天。实际上据我的考察,平均起来每年要错后约5天左右(-4.9976天/年),也就是每四年要多加十天,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最接近实际的。(注:以上都是理论值,实际情况要更加复杂一些)。

有了这个修正值的数值我们就能算出正确的年份了。 举个例子: 假如我们是农历正月初一出生的,到第二年元宵节(又称上元节,正月十五)正好是四岁。又假设我们的生日在甲子日以后,那么我们就超过了一岁。但是如果我们在冬至以后的第一个生日,也就是在立春以后的第一个生日,那我们的真实年龄反而比农历虚岁小两岁半(差四天就减一岁)!这是因为阳历一年与农历一年都不是365天的缘故。

路新中路新中优质答主

在我国古代,人们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和天上五大行星(水、金、火、木、土星)运动,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总有一定的规律相互吻合,于是他们就创造了一种纪年法———干支纪年法。在古代中国,人们把地球上事物变化的规律称做“地支”,在纪年时把“地支”前面冠以“天干”而组成干支纪年法。我国古代“天干”共10字,为:1、甲,2、乙,3、丙,4、丁,5、戊,6、己,7、庚,8、辛,9、壬,10、癸;和“地支”相配的第一个字是“子”,“地支”共12字,为:1、子,2、丑,3、寅,4、卯,5、辰,6、巳,7、午,8、未,9、申,10、酉,11、戌,12、亥。 “天干”10字和“地支”12字搭配使用(按序相配,但甲不配子,乙不配丑,而由丙配子相配后,再由甲与寅相配),按序“循环反复”,每“复”一次共60年。

干支纪年法从公元前2637年(黄帝即位之年)开始使用。用60去除以公元纪年的年数,余数前面加一的干支顺序号即所求的天干序数;用12去除以公元纪年的年数,余数前面加一的对应“地支”即所求的地支序数。

按照上述干支纪年法,公元1750年为“己未”年,即按照十二生肖纪年法应为马年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