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宫里有什么生肖?
龙 《礼记·郊特牲》里有记载,周天子会亲自到宗庙里去祭祀祖先。而这个祭祀的仪式是由“童男童女”来进行的,这些孩童就是“玉帛之使”、“执事之人”。用现代的话来说,他们就是负责举着祭品跟着大人一起进庙。而这些人都是由“有爵者”担任的(就是有爵位在身的贵族)。
因为周天子是王族,属于有爵者,所以他是可以用自己作为“玉帛之使”、“执事的”。但天子祭祀是有规定的,一年只能一次,而且必须是在正月里祭祀先祖。不过到了后来这规定渐渐就废除了。 但天子毕竟是天子,还是有一定的特权。比如在祭祀时,他的座位是不能和群臣同列的,而是应该“南向坐,左青龙,右白虎”(面朝南方的座,左边是青龙图案,右边是白虎图案);而群臣的位置则应该是“北向”(脸朝北方),以示卑贱。
天子和大夫在祭祀后分着吃“胙肉”时也有区别——天子的胙肉是大块儿的,而大夫的则是小块儿。 一般只有大祀(最高级别的祭祀)时,天子才会穿着礼服参加。其它时间都是着便装。而大臣们祭祀时都是要着正装的。
龙除了象征皇帝之外,也有象征吉祥和安泰的美好寓意。比如皇帝结婚的洞房就被叫作“龙凤呈祥”,皇后的凤,其实也是龙。皇帝的子女被叫作龙子龙孙、龙种,也都是这个意思。
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,在普通人家中是不许使用的。但皇宫的主人毕竟是人,他们自己居住的地方还是需要有其他动物来作陪衬、象征或护卫的。
《周礼》中把十二种动物作为“十二章”。这十二种动物分别是: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、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(fǔ)、黻(fú)。
其中华虫类似鸟类,五彩,是文的意思;宗彝,有虎纹和熊掌,是猛的意思;黼,是斧形,象征正义;黻,是两个相背的“弓”形,是礼(邪不压正)的意思。这四种动物图案是作为祥瑞和美德绣在衣裳上的。
藻、火、粉米则是自然物,象征的是洁净、光明和丰满。这些图案也被使用到宫苑装饰上,起到“主明臣良,天下太平”的吉祥喻意。
山,作为自然物,只能用于大型建筑的装饰之中。
《周礼注疏》中还列有“六兽”:“白泽、犼(kǒu、gǒu)(狗)、天马、飞兔、飞鱼、麒麟,以饰车辆之饰也”。其中有三种(犼、飞鱼、麒麟)是半人半兽之类的想象动物。
“六兽”也被用于宫殿上。从现存清代紫禁城装饰图案来看,除了没有“白泽”之外,其他都有,而“犼”就用了五处。这些也都属于吉祥和安泰之物,用来装饰在宫门、太和门、太和殿上,以寓万国安泰,国泰民安。
当然,除了这些动物,其它的被赋予了祥瑞的狮、象、鹤、鹿等作为祥瑞之物在宫廷建筑中也到处可见,被装饰在宫殿屋脊上、丹墀(宫殿前的广场)上。它们或三、或五、或八、或九地成组的出现,象征着龙生九子、八仙过海和三曹演义(刘备、关羽、张飞)。